明朝那些事儿

Young2022-10-26 15:30
顺手把《万历十五年》这本书重读了一遍,对比当下的依法治国的社会背景,有一个鲜明的对比,刑法是道德的最低标准,而在明朝用道德来代替法律制度,用意识形态来约束平民百姓。意识形态是一种形而上变幻的存在,而制度是铁一样的规矩。毫无疑问,这是历史的进步,也是社会发展先进性最重要的一部分。但600年前的历史道德遗骸消失了吗,并没有,我们依然会受困于意识形态的约束,也缺乏对个人自由权利的尊重,这个趋势甚至朝着保守主义的方向步步为营。我们或许该庆幸活在新时代,可能不是最糟糕的时代,但当下是最好的状态吗,还能有百花争鸣,万花齐放的时代吗?个人存疑。 ------ 历史总是不断地重复,重复的是权谋算计厚黑学专家,重复的是前赴后继畏惧并战胜畏惧的真正英雄,重复的还有时间,是阴差阳错的时机成就了每一个人,造就了每一个历史时刻。 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,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。能改的是缺点,不能改的是弱点,而人类唯一真正的缺点大概就是改不掉的弱点如影随形。 读这本书是有感于大会的召开,还时常和朋友感叹“历史如果就此改变,开弓没有回头箭”。尽管外围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也依然乐观地相信历史车轱辘不至于往回跑,因为承认悲观者的正确很难让人接受这个事实。 当年明月给了一个很好的解释,在封建时代,就做封建时代的事,说封建时代的话,别指望人家有多高的觉悟,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。历史唯物主义的要点,就是所有的历史事件,都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来考虑。 六百年前的大明王朝自有气数,六百年前后的历史也自有公论。 朱元璋 朱重八到明太祖,从零到一完成了一个历史的创造。他生于乱世,父母双亡,沿街乞讨的和尚,赤贫起家,没有背景,没有后退,没有依靠。打败一个个厉害的角色,陈友谅,张士诚,王保保,数次躲过死神的通缉令,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起来,战斗到最后。赶走了边境北元的偷袭,稳固了中原政权的统一,建立了一个帝国。他付出了自己的全部,杀了很多人,也做错很多事。科举制度的八股文也是在这一时期发扬光大,延续至今。历史终将对此记录在册,无论是丰功伟绩,还是成败得失。历史不会重演,但总是惊人的相识。这一幕在后续很多历史时刻上演,最近最深刻的一幕,大概还挂在北平的一个广场中央。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,是不是他天性残暴,还是为了维持根基秩序,或许这两者并不冲突,天将大任于斯,斯何以解忧,有病医的不是病,确是命。 ------ 朱棣 明成祖,朱棣的谋反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算是常规操作。王侯将相,谁出其右,唯有勇者战士,和一颗强大的心脏。在他的统治下,侄子没搞定的藩王被他制服的服服帖帖,天下太平,修成永乐大典,迁都北京,周边藩属国进贡,五十多还亲征打压蒙古外患,平定西南的不老实,郑和七下西洋。这些历史成就,无出其右。这有他父亲打下坚实的江山基础,也有他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军事素养。自古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,他算是出色地完成了家族传承的使命,虽然这不是他父亲的本意。相比其父亲的暴虐无道,他应该是更胜一筹,担得起一代明君的称号。 任何人都有弱点,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,朱棣都算不上是一个好人,这个人冷酷、残忍、权欲熏心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绝对不想和这样一个人做朋友。当然,在历史上干皇帝这行的人基本都不是什么好人,因为好人干不了皇帝,朱允炆就是铁证。从登上皇位成为皇帝的那一天起,朱棣所得到的就绝不仅仅是权位而已,还有许许多多的敌人。他成为了所有人的目标,如果不拿出点手段,显示一下自己的能力,很容易被人找到空子踢下皇位,而历史证明被踢下皇位的皇帝生存率是很低的。 朱棣可能不是一个好人,但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、领导者、皇帝。历史就用来推陈出新的,即便不是他,也会有下一个朱棣,下一个明成祖。 ------ 朱允炆 建文帝,朱标的儿子,朱元璋的孙子,他的登基让我想起了罗翔常提到的一句话:“我们登上并非我们所选择的舞台,演出并非我们所选择的剧本。”如果不是因为他父亲的意外早逝,或许他也不会在历史上留下这么隆重的一笔。朱元璋很喜欢朱标,早早立为太子,刚开始并不喜欢他孙子,只是因为爱屋及乌,孙子多少也有点聪慧的基因,把朱允炆扶上太子之位。和他父亲朱标相比,大胆假设,可能他做的远比他父亲更好。和他爷爷朱元璋相比倒是泾渭分明,明太祖的成功来源于经验主义的持续验证,要么不做,要么做绝。建文帝则太顺利,自带buffer上场,开局即跳龙,只是自古慈不掌兵,善良和宽厚在战场上是最完美的漏洞。不知道朱元璋看到儿子朱棣的逆反,孙子犹犹豫豫不想当历史的罪人,会不会后悔当初的决定,毕竟朱棣与其才有真正一脉相承的基因。只是历史不容假设,也没有如果,只有意外和阴差阳错。 建文帝的消失也成了历史的谜团,他的消失,多少有点苟且的味道,起兵消藩的是你,给燕王穿保护伞的是你,最后逃跑的竟然还是你。他或许是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好学生,但一定不能算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,按照当年的标准最起码得有个密谋的重头再来。 ------ 朱高炽 明仁宗,朱高炽对得起他的谥号,仁厚忠义,在为仅仅10个月即逝。在那个历史背景下敢为人先,父亲尸骨未寒,对着其父生前犯下的罪责,忠于仁义,凡是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们,一律赦免为老百姓,并发给土地,让他们安居乐业。靖难之时,朱棣杀人无数,罚奴无数,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等人也被定性为奸臣,此事已是板上钉钉,断无更改之理。却敢于背负着大逆不道的骂名更改父亲的当年的命令,为忠臣平反,哪怕这些忠臣已被诛十族也要寻找他们的后代。勇敢是一个高级的词汇,当命运之神眷顾你的时候,朱高炽做到了真正的勇敢。 仁宗拿到的剧本属实有点短,却也足够精彩和华丽,流世芳名是他短暂一生剧本中最好的注脚。至于历史的谜团,死亡原因,儿子朱瞻基为何没有朱高煦被半路截胡,就不用多作猜疑。历史告诉我们,朱高炽是一个好人,足够了。 ------ 朱瞻基 明宣宗,也是个好皇帝。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,只有十年,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,也只有十一年,但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,却被后代史学家公认为是堪与“文景之治”相比的“仁宣之治”。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。他继承了其父亲的宽厚仁义,勤于务正,体恤平民,修养生息,清净养民,不干扰百姓们的生活,增加他们的负担,为其当为之事,治民若水,因势利导,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是功德无量,对于治国安民也是当皇帝的最高境界了。 从祖父朱棣到其父朱高炽再到他,似乎从性格上也能看到一条柔软的下滑曲线,祖父是背着骂名谋反,仁宗到朱瞻基,似乎对于政治没有其祖父那么大的动力决心和雄才大略。这也间接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权力体系,文官集团的壮大和宦官的崛起。 明宣宗这个皇帝如果是一个可选项的职业,那性价比一定不算最高。如野史所述他谋杀了亲父为了尽早登基,或许他也会早早后悔,当个皇帝玩个蛐蛐还要背上蛐蛐皇帝的戏名,太不划算。 ------ 朱祁镇 明英宗,要论人生的传奇色彩与命运的跌宕起伏,估计除了朱元璋外,无人可与这位皇帝匹敌。朱祁镇只是个年轻人,听信宦官王振打了败仗,差点葬送祖辈好不容易攒下的家底,也算不上无能,毕竟才20来岁,又不像明太祖那样久经沙场,其父虽然励精图治,但也在为不长,未能教会太多。经验主义哲学在那个历史背景下应该具有极高的价值。 这位皇帝的一生并不算光彩,他宠信过奸邪小人,打过败仗,当过俘虏,做过囚犯,杀过忠臣。但他是个好人,几乎信任了在他身边的每一个人,从王振到徐有贞、再到石亨、李贤,无论这些人是忠是奸,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,他都能够和善待人,镇定自若,抢劫的蒙古兵、看守、伯颜帖木尔、阮浪,最后都成为了他的朋友。可是事实证明,好人是做不了好皇帝的。 虽然他杀错一人,打错一败仗,被后世笑话,但他废除殉葬的封建制度,能够理解寄人篱下的悲哀,也知道了身为弱者要生存下去有多么的艰难。敢于违背祖制,去解救那些无辜的人。应该承认,这是一个勇敢而伟大的行为。 虽然他一生中干过很多蠢事、错事,但在我看来,他比那些雄才伟略的帝王们更像一个“人”,一个普通的平凡人。只是洪武盛世、永乐盛世、仁宣之治留下的一手王炸!结果他差点凭借一己之力干亡国了,这点着实让人洗不掉,注定要沦为后世的笑柄。 他是一个好人,却不是个好皇帝。 ------ 朱见深 明宪宗,在这个争宠夺名,勾心斗角的后宫中,吃着百家饭长大,最终登上皇位,应该算是一个幸存者偏差。几千年来我们似乎在重复着同一种游戏 —— 权力与利益的游戏,整日都是永远也上演不完的权力斗争、阴谋诡计,令人厌倦到了极点。但总有些人是可以勇敢的站出来,保守这个秘密,呵护一个幸存者的成长,这是善良的力量,也是人性的光辉。 从成长经历来看,他的软弱也是可以被谅解的,他不像其他天子一样含着金钥匙出生,也不像祖辈那样金戈铁马拼杀出来。有些人出生就在罗马大教堂,也有些人是出生在罗马的斗兽场侥幸逃离出来的,他不是一个个例。他应该做一个老老实实的农夫,或者是本分的小生意人,被迫选择皇帝这个职业,对他来说,实在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悲剧。 ------ 朱祐樘 明孝宗,一个好人,好皇帝。他这一辈子没有享过什么福,却遭了很多罪,受过无数恶毒的伤害,却选择了无私的宽恕,他很少体验皇帝的尊荣,却承担了皇帝的全部责任。从黑暗和邪恶中走出来的朱祐樘,是一个光明正直的人。 ------ 朱厚照 明武宗,他的智商过人,十分聪明,也懂得是非好歹,只是这位大哥有一个终身不改的爱好玩。一个普通老百姓爱玩,顶多就是凄凄惨惨,一个富家子弟爱玩也就玩物丧志,一个皇帝爱玩,可就一言难尽了。朱厚照确实是干过很多荒唐的事情,私生活也算丰富多彩,但从他容忍大臣,能辨是非的一贯表现看,这个人还是比较靠谱的,可偏偏他不能容忍一成不变、老气横秋的生活,他喜欢自由自在,驰骋遨游。搞到最后,陪在他身边的都是一些不三不四,却会找乐子的小人。大明王朝没有毁在他手里,也算有幸,有幸还有王守仁,他的心学,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朵奇葩,是值得我们每个人为之骄傲的财富,他吹响了人性解放的号角,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潮流, 但以人的标准来看,他并没有做错什么,他并不残忍,也不滥杀无辜,能分清好歹,所以在我看来,他不过是一个希望干自己想干的事,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。 ------ 朱厚熜 嘉靖皇帝,明代历史上最为聪明,心眼最多的嘉靖皇帝开始了他长达四十余年的统治。嘉靖是个聪明人,十六岁就能控制朝政,操纵群臣,而他的下属大都能力超强,文臣夏言、徐阶、胡宗宪全都权谋老到,武将戚继光、俞大猷、谭纶个个凶狠强悍,可谓是人才济济。嘉靖先生二十多年都呆在小黑屋里炼丹,也不上朝,可大到朝廷政局、小到大臣娶小老婆、逛妓院,他都了如指掌,其关键就在于陆炳。嘉靖皇帝是一个很聪明的人,不但很难糊弄,也很难伺候,他经常会干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,只为了不让大臣看出自己的心思。自从修道修玄之后,他变得更加难以捉摸,从不主动透露自己的意思,经常让身边的大臣们无所适从。这位天资聪慧,刚愎自用的皇帝,终于为他的自以为是付出了代价,一生都致力于耍心计,控制人心的他,最终却沦为了两个大臣的斗争工具,他的脾气和个性被两位大臣信手拈来,想用就用,想耍就耍。在明代的十几位皇帝中,要论难伺候,嘉靖同志绝对可以排在前三名,这个人极其难搞,不但疑心重,还好面子,但凡骂过他的人,比如之前的杨最、杨爵、高金等人,只是提了点不同意见,就被拉了出去,不打死,也得打个半死。 ------ 朱载垕 明穆宗,年号隆庆,他等了二十多年,终于等死了自己的老子,等到了皇位。隆庆帝首先倚靠高拱、陈以勤、张居正等大臣的鼎力相助,实行革弊施新的政策。同时颁布大开关禁,使明朝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,海外贸易也出现了新局面。同时,隆庆帝也加强军队的训练,巩固边防。缓解与北方蒙古族的矛盾,开展互市贸易,使北方汉、蒙人民有了安定的生活环境。隆庆时期这些作为都是超过前朝的。 这位太平天子做了二十多年的替补,却只当了六年的皇帝,估计是当年压力太大,他的身体一直不好,加上一大群言官口水乱飞,他又没有他爹那种心理素质,一来二去就一病不起。 ------ 朱翊钧 明神宗,万历皇帝,嘉靖四十二年( 1563 )出生,是隆庆皇帝的第三个儿子,这位仁兄运气很好,六岁就立了太子,四年后又死了爹,直接当了皇帝,比起他那位连个太子名分都没有,提心吊胆当了三十多年王爷的爹来,强得不是一星半点。也被誉为明代第一懒人的皇帝。 万历年间的真相大抵如此,一个政治纷乱,经济繁荣、文化灿烂、生机勃勃的世界。 你说他没干过好事吧,之前二十多年,似乎干得也不错,你说他软弱吧,他还搞了三大征,把日本鬼子赶回了老家,你说他不理朝政吧,这几十年来哪件大事他不知道。 一个被张居正压迫过的人,一个勤于政务的人,一个被儿子问题纠缠了几十年的人,一个许多年不见大臣、不上班的人,一个终生未出京城,生于深宫、死于深宫的人。一个复杂得不能再复杂的人,一个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人。 一个热血沸腾的青年,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,一个理想主义者,在经历残酷的斗争,无休止的吵闹,无数无效的抗争,无数无奈的妥协后,最终理解了这个世界,理解了现实的真正意义,并最终成为了这个世界的牺牲品。 嘉靖很自私,他认为做皇帝就是来享福的,没有义务,只有权利,而为了享受,就必须分裂群臣,让他们斗来斗去,自己的地位才能稳固。为了享受,就必须修道,这样才能活得更长。至于国计民生,鬼才去管。 ------ 朱常洛 明光宗,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,明光宗却只能活一个月。 明光宗朱常洛,作为明代一位极具特点(短命)的皇帝,他的人生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 —— 苦大仇深。出生就不受人待见,母亲被冷遇,长大了,书读不上,太子立不了,基本算三不管,吃穿住行级别很低,低到连刺杀他的人,都只是个普通农民,拿着根木棍,就敢往宫里闯。好不容易熬到登基,还要被老婆胁迫,忍了几十年,放纵了一回,身体搞垮了,看医生,遇见了蒙古大夫,想治病,就去吃仙丹,结果真成仙了。 ------ 朱由校 明熹宗,朱由校因其父不受祖父万历帝的宠爱,所以自幼也备受冷落,少文化,算得上半个文盲、好木技,也被称之为木匠皇帝。明神宗临死前才留下遗嘱,册立其为皇太孙。朱由校16岁被一群把持朝政的东林党人扶上皇帝宝座,登基后后金威胁日益严重,耽于逸乐,无心朝政,一生重用阉党祸国殃民,内部宦官干政愈演愈烈,导致客氏与魏忠贤专权借“梃击案”、“红丸案”和“移宫案”暴力清除了杨涟、左光斗为首的东林党人。最后因红丸案毙命,遗诏以皇五弟信王朱由检嗣皇帝位。 ------ 朱由检 明思宗,求治心切,很想有所作为。但因矛盾丛集、积弊深重,无法在短期内使政局根本好转。朱由检性刚愎自用,急躁多疑,又急于求成,因此在朝政中屡铸大错。因对外廷大臣不满,在清除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后,又重用另一批宦官。给予宦官行使监军和提督京营大权。大批宦官被派往地方重镇,凌驾于地方督抚之上。甚至派宦官总理户、工二部,而将户、工部尚书搁置一旁,致使宦官权力日益膨胀,统治集团矛盾日益加剧。在与后金战争的紧要关头,中后金反间计,冤杀袁崇焕,使辽东防卫几近崩溃。无奈中,他不断反省,四下罪己诏,但气数已尽,大明王朝就此落幕。 结束(原文) 好的,还有历史,既然写了历史,还要说说对历史的看法。 就剩几句了,虚的就算了,来点实在的吧。 很多人问,为什么看历史,很多人回答,以史为鉴。 现在我来告诉你,以史为鉴,是不可能的。 因为我发现,其实历史没有变化,技术变了,衣服变了,饮食变了,这都是外壳,里面什么都没变化,还是几千年前那一套,转来转去,该犯的错误还是要犯,该杀的人还是要杀,岳飞会死,袁崇焕会死,再过一千年,还是会死。 所有发生的,是因为它有发生的理由,能超越历史的人,才叫以史为鉴,然而我们终究不能超越,因为我们自己的欲望和弱点。 所有的错误,我们都知道,然而终究改不掉。 能改的,叫做缺点,不能改的,叫做弱点。 顺便说下,能超越历史的人,还是有的,我们管这种人,叫做圣人。 以上的话,能看懂的,就看懂了,没看懂的,就当是说疯话。 最后,说说我自己的想法。 因为看得历史比较多,所以我这个人比较有历史感,当然,这是文明的说法,粗点讲,就是悲观。 这并非开玩笑,我本人虽然经常幽默幽默,但对很多事情都很悲观,因为我经常看历史(就好比很多人看电视剧一样),不同的是,我看到的那些古文中,只有悲剧结局,无一例外。 每一个人,他的飞黄腾达和他的没落,对他本人而言,是几十年,而对我而言,只有几页,前一页他很牛,后一页就怂了。 王朝也是如此。 真没意思,没意思透了。 但我坚持幽默,是因为我明白,无论这个世界有多绝望,你自己都要充满希望 人生并非如某些人所说,很短暂,事实上,有时候,它很漫长,特别是对苦难中的人,漫长得想死。 但我坚持,无论有多绝望,无论有多悲哀,每天早上起来,都要对自己说,这个世界很好,很强大。 这句话,不是在满怀希望光明时说的,很绝望、很无助、很痛苦、很迷茫的时候,说这句话。 要坚信,你是一个勇敢的人。 因为你还活着,活着,就要继续前进。

1823浏览

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,作者已设置不能回复。